色彩与颜料博物馆

 

                 Color & Pigment Museum  (CPM) 

色彩与颜料博物馆

                  Color & Pigment Museum (CPM) 

色彩与颜料博物馆

 

                  Color & Pigment Museum (CPM) M

色彩与颜料博物馆

                 Color & Pigment Museum (ICM) 

白瓷釉

白瓷釉的历史

白瓷釉的制备

经典作品介绍

9世纪,伊朗陶工将氧化锡加人釉料配方,其初衷是为了仿制中国的白瓷。这种低温白釉的配制方法迅速传播开来,由白色釉料装饰的部分通常作为主体装饰纹样的背景颜色。用以下几种方法也能获得同样的视觉效果:借助有色泥浆或者有色釉料在白色的胚体上绘制纹样,然后再往纹样上面罩一层透明釉,以便增加其光泽度;除此以外还可以在透明釉面上罩一层低温釉上彩。著名的意大利锡白釉陶器用的就是这装饰方法。诞生于日本桃山时代的志野釉呈乳浊的白色,其配方中包含大量的长石及少量的黏土。

如今,只需在透明釉配方中添加一些乳浊剂就能生成白色,氧化锡、二氧化铁以及各种硅酸锆类陶瓷原料都是现代陶艺家常用的乳浊剂。乳浊效果的形成原因包括以下两种,乳浊剂浮于釉层表面 (例如由日本陶艺家平井明子·科永伍他 (Akiko Hiod)配制的白色釉料,该釉料配方中含有大量黏土,袖料内部或者袖层表面在降温阶段生成结晶。现代陶艺家和现代陶瓷企业通常会通过往白色胚体上罩透明釉的方法令作品呈现出白色外观效果。陶艺家杰费.曼及陶艺家贝思妮·克鲁尔 (Berny Knll) 都是这种装饰方法。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