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与颜料博物馆

 

                 Color & Pigment Museum  (CPM) 

色彩与颜料博物馆

                  Color & Pigment Museum (CPM) 

色彩与颜料博物馆

 

                  Color & Pigment Museum (CPM) M

色彩与颜料博物馆

                 Color & Pigment Museum (ICM) 

釉面陶

釉面陶的历史

 

      

       釉面陶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具体来说,中国第一只泥釉陶罐诞生于今河北地区的磁山文化时期,距今约7000年。这一发现表明陶器和釉几乎是同时出现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釉面陶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王莽时期,开始出现施以绿、褐黄等单色釉的陶器。到了东汉时期,此时已经出现了复色釉技术,如同时施黄、绿、酱红、褐色的复色釉。此外,东汉时期还出现了黑色釉,丰富了釉面陶的色彩种类。 进入唐代,釉面陶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盛行唐三彩,这是一种用白色粘土制作的坯胎,经过素烧和上釉两次彩烧而成的多彩釉陶。唐三彩的釉色包括绿、黄、蓝、白、赭、褐等。 辽代时期仿制唐三彩工艺,烧制出黄、绿、白等色的釉陶,装饰手法以印花为主,题材多为花卉。宋代时期,金统治下的北方地区烧制的彩色釉陶亦称宋三彩,主要釉色有黄、绿、白、艳红、乌黑以及新创的翡翠釉,采用刻划方法进行装饰。元代时期,开始使用以牙硝作为助溶剂的法华釉陶,釉色有黄、绿、白、紫、蓝等色,主要产于山西地区。 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釉面陶从单色釉到复色釉,从唐三彩到宋三彩,再到法华釉陶的出现,釉面陶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文明和技术进步的缩影。

相关文献

经典作品介绍